昆明学校大全昆明大学大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地址:昆明红烛路
  • 电话:
  • 邮编:650000
  • 网站:暂无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网址
  • 附近地标:西站,北教场,建设路
点击查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发展

金德年为西南联大纪念碑题词(3张)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 。 

1988年清华大学在清华园工字厅南面重新建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由北京清美珑琥艺术馆副馆长、著名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金德年老先生所题写。

历史沿革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旗

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课,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滇8年期间,于1938年春在蒙自建立分校。于1940年8月设叙永分校。

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组织机构

校行政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一个是教授会。

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长批准任命,校长为校务委员会当然主席。校务委员会通过民主讨论和决议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务。西南联大有三位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前两位老教育家为了支持校长负责制一元化领导(实则是无力领导),公推年青的梅贻琦校长主持校务,他们二位退居二线,留守重庆,从国民政府教育部方面谋求对西南联大的实力支持。所以西南联合大学自始终至终都是由梅贻琦校长主政,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中主管管理的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全部都是知名教授,其中包括常设的校务委员会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建设长等,全部由教授担任,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批准任命。

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很有威望,成员包括全校教授,经常工作由全校教授推选常委会主办。教授会是校长的得力参谋,也是办学校务得力骨干的资源库。各学院有院教授会,学系有系教授会。院教授会主席后来改称为院长,系教授会主席后改称为系主任,由相应院系教授会民主推选,校务委员会讨论备案,报校长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学及管理业务,统由教授会评议,由院长系主任执行实施。所以院系教授会实际上是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民主办学权力机构。

专业设置

西南联大共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体育部。

校园建设

西南联大先租得蒙自海关、昆明大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拓东路迤西会馆等处为校舍,总办公处设在城内崇仁街46号。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亩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

校园文化

校庆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被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

校训

刚毅坚卓

校歌

1939年,西南联大常委会核定《满江红》(冯友兰作词,张清常作曲)为联大校歌。歌词中的“仇寇”二字原为“倭虏”。

[引 词]

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词]

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阀。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jiǎo]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勉 词]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徽

[凯歌词]

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

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校风

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

校徽

三角形的三等分,那一点是正三角形的三点合一,也暗含三角形的稳定性,上半年即已确定使用。

教育现状

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毕业生3343人(1938~1946年)。

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4人(学生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彭佩云、王汉斌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1938级~1946级各年毕业生情况表

毕业生人数:自1938年至1946年,共计毕业生3343人(含初级部35名)。

年份

合计

文学院

理学院

工学院

法商

学院

师范

学院

1938年

334

91

86

75

75

7

1939年

301

64

70

63

95

9

1940年

410

72

95

77

133

33

1941年

295

43

61

85

98

8

1942年

445

63

81

94

174

33

1943年

560

59

80

172

210

39

1944年

232

38

32

31

73

58

1945年

416

76

64

91

147

38

1946年

350

100

48

89

113

0

合计

3343

606

617

777

1118

225

其中:

五个学院26个系按院系专业毕业名单划分为:

文学院

中国文学系98名,外国文学系197名,历史社会学系的历史学组和社会学组共计223名,哲学心理学系的哲学组和心理学组共计55名,教育系33名;

理学院

算学系57名,物理系123名,化学系209名,生物系74名,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亦名地学系)的地质组、地理组和气象学组共计154名;

工学院

土木工程系213名,机械工程学系247名,电机工程学系148名,航空工程学系97名,化工工程学系72名;

法商学院

法律学系93名,商学系133名,经济学系698名,政治学系137名,社会学系57名;

师范学院(曾亦名师范二部)

史地学系18名,教育学系147名,公民训育学系12名,理化系2,国文学系7名,英语学系3名,算学系1名,初级部文史地组28名,初级部数理化组7名。

资料来源:依据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京)新登字158号《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第三卷(下)西南联合大学与清华大学(1937~1946)》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生名录》统计整理,该名录系按清华校史研究室所存《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录》(1946年4月编印,胡淑贞撰“发刊献辞”)摘录排印,付排前西南联大校友张源潜同志作了少量校核和少量补充。

著名教师

叶企孙,陈寅恪,赵元任,吴有训,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

冯友兰,王竹溪,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钱端升、吴大猷,周培源,

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赵九章,林徽因,吴晗,吴宓,张奚若,潘光旦,

卞之琳,李宪之,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杨武之,冯景兰,袁复礼,

冯至,刘文典,穆旦,赵以炳等。

知名校友

何泽慧,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彭佩云,汪曾祺,邹承鲁

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吴讷孙,陈忠经,戴传曾

何兆武,李长之,何其芳,吴大观,任继愈,吴庆恒,叶笃正

谢玮,黄昆,王浩杨,凤林景,查良钊等。

学生参军

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遗址

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校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云南师范大学正大门一直往里面走,第一个路口右转可看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复制校门。旧址

昆明龙泉镇司家营61号,为昆明郊区典型的三间两耳带倒座结构“一颗印”的两层楼房。1941年,南迁昆明的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租用了这座院落,研究生就在正楼大通间上课。

学校专门有学生义务讲解队(附上照片)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很有民国知识分子范,建议去了解一下,他们知道很多,而且都是免费讲解的,最好提前预约。西南联大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天的早上8:30至11:30,下午2:30至5:30,不分周末与假日,如果需要了解可以关注西南联大博物馆新浪微博。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